新乡:开启科技创新新局面——我市“1 x”科技创新体系系列解读之二(新乡日报)
寒冬时节,从河南省天利工业炉公司传来令人温暖的消息,该公司与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联合申报的两项产学研合作项目,被省科技厅批准立项。与此同时,这家公司的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通过省工信厅认定。
从规模上看,河南省天利工业炉公司并不是大企业,仅有200名员工,而科技人员却占三成多,企业属于典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董事长李明科说,河南省天利工业炉公司目前年产值几千万元,在同行业中居中部六省之首。
河南省天利工业炉公司的生产基地位于延津县胙城工业园区,从区域上看也许不占优势,但它把研发中心放到了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校园里,也就是新乡市机电装备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八楼。
市委书记舒庆多次指出,要充分挖掘在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技术、人才优势,强化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实现在新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快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使新乡市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乘着2015年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的东风,新乡市机电装备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作为新乡市首个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应运而生,不到半年,成果颇丰。
作为第一批入驻新乡市机电装备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的企业,河南省天利工业炉公司与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材料工程系深度合作,联合申报的2个项目被批准立项,联合申报的专利达35项,联合申报的鉴定项目有4项。显然,该公司尝到了甜头。
在黄河故道上长大的李明科说,之前是闷着头苦干,干到哪儿是哪儿,谁知与高校一合作,智慧火花碰撞出来,而且潜力越来越大。“不客气地说,企业如果不走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之路,早晚都得死!”他坦率地说。
思凯网络服务中心也是冲着新乡市机电装备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的名头入驻其中的。曾经,思凯网络服务中心“蜗居”在85平方米的出租房里,定位是系统开发、硬件维护。与高校协同创新后,思凯网络服务中心聚焦物联网技术,向智能化、集成化服务转型。
获嘉县一个房地产公司要求思凯网络服务中心在规定时间内拿出一套产品,内容是智能社区3d演示。接到单子,思凯网络服务中心负责人侯延光发了愁,3d技术不会呀!怎么办?到手的单子“飞”了,真够可惜的。
又是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救了急,该校的市工程技术中心——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工程中心,既有前沿理论,又有强大技术支撑。于是,思凯网络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与高校老师协同攻关,不到两个月时间,按时交付产品,赚了十几万元。
在市机电装备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老板、老师共同开发项目、协同创新的故事比比皆是。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副处长郑峰说,学校投资8000万元,建成这座12层的大楼,1层至4层是校企合作大型实训中心,5层是创客空间,6层意欲打造电商平台,7层到12层是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创业空间。目前,已有30多家机电、电子信息等方面的企业入驻。
“市政府主导,科技部门牵头,金融、发改、财政、工信、人社等部门广泛参与,形成了政、产、学、研、用、介、资结合的‘1 x’科技协同创新创业新机制。”市科技局局长刘玫琳告诉记者。高校院所沉淀有技术,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技术支撑,双方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关键技术,同时,共享高层次人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打破了原来资源分散、各自为战、合作松散的局面,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协同攻关,形成集群优势,打出了创新创业“组合拳”。
在刘玫琳看来,我市开展科技协同创新创业工作,应该立足3种模式,实现5大功能。3种模式:以高校院所为中心,联合地方相关企业,瞄准国内国际前沿技术,开展联合攻关;以企业为龙头,联合相关高校院所的相关学科及相关产业上下游企业,拉大产业链条;以产业基地为突破口,外引研究机构、中试车间,瞄准新乡某一个特色产业,从一个产品开发,发展到一个产业开发。5大功能:技术联合攻关,新产品联合研发,科研资源共享,为企业培训技术人才,孵化企业。
基于这种深入思考和研判,在全市率先成立的市机电装备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是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建设的典范;新东产业集聚区与新乡863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共建的新东国家863新乡科技产业园,是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旗帜;高新区火炬园入驻的众创咖啡,以及在建的市电商产业园,是众创空间、科技综合体的代表。
《新乡市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专项行动计划》明确说明,我市拟重点培育建设6大中心:市新型电池及材料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市生物医药与医学先进技术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市电子信息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市机电装备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已建成)、市现代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市大健康生态旅游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
市科技局副局长李文清说,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建设,市委、市政府下了大力气,每建成一个中心,不仅给予100万元的启动资金,更在氛围营造、新产品开发、研发中心申报等方面给予持续的关注、全方位的支持。
按照计划,到2017年,我市培育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中心、大学科技园、科技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众创空间、科技综合体等创新创业载体15家,培育省级以上研发中心25家。而到2020年,这一数量将翻番。
蓝图绘就,目标既定,剩下的只有实干、实干,还是实干。
为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创业工作,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保障措施相当给力,不仅成立领导小组、科技协同创新创业联盟,而且还设立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例会制度,更强化了考核奖励,优化了创新创业环境。
12月4日至5日,科技支撑区域发展——产学研对接会走进新乡,我市200多家企业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对接技术需求与技术发明,便是有力保障措施最新结下的硕果之一。
改革声声急,创新无止境。
今年是我市打造“三创”之城的元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可以望见,未来5年,一套科技协同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将更加切实可行;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载体,将更加成熟丰满;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将更加有力有为。
(记者 刘军旗,来源:12月25日新乡日报)